三国里谁最凶,三国最恐怖的三个大将
魏延、邓艾、钟会、诸葛诞、诸葛恪,谁是三国中死的最冤的大将
可能人们习惯性的认为是魏延,但魏延因与杨仪二人不和的私怨,发展到带兵先入汉中,并烧绝索道,置大军于险境的作为,虽不能定为叛国,但一定是严重罪行,鉴于后来还拦截大军,意图不轨,说他是谋反是可以成立的,虽然证据薄弱一点,但哪一个国君敢用全国主力部队去赌下他会不会真反呢?反迹已经有了。
有人会说,如果魏延真想造反,司马懿就在五丈原不远,前面几步路就到了,岂不省事省心,何必大费周章。这个论调早被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驳斥过了,他认为魏延不直接投司马懿而来劫大军,是想挟军自重。如果单枪匹马前去投降,封再大也是司马懿的手下。如果能带着蜀汉全国军队,就不同了,出降可以和司马懿分庭抗礼,退则可以割蜀自保,用心险恶。(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诸葛诞见司马家专权,司马师更是大开杀戒,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以不满司马氏专权为名在淮南起兵,匡护王室,司马昭与钟会贾充等人,挟持魏帝亲征,诸葛诞举措失当,徒恃孤城,拿得起放不下,以为寿春坚城粮足,能够撑住司马军队的进攻,孰料棋差一着,自乱阵脚,城破被夷三族,他的结局也在起兵时就可预料到,不算冤枉。(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诸葛恪以受孙权托孤辅政之重,初期也尽心进取,扶持吴主,东兴之战取得大捷,名声振于海内,天下震动,进封丞相,自此志得意满,自命不凡,在作死的路上越奔越远,不顾众人的反对,轻率北伐,在新城之战中失败,脆弱的心承受不了打击,暴怒无常,以严厉御下以躲避人们对他失败的指摘,被宗室孙峻借机团结人心,一举诛杀夺权,自作孽不可活,也不算冤枉。(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只剩下邓艾钟会,三国后期曹魏名将,邓艾有淮南屯田和雍凉抗击蜀汉大功,在魏国声名显赫,连司马昭也忌惮三分,钟会世家出身,典型的有才无德二世祖,依附司马家成就大名,人称小张良。二人都有破蜀汉大功,邓艾功劳更大。不过是在成都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大肆封官,并大造舟船为灭吴作准备,被钟会诬奏,被捕身死,钟会谋反被众将杀死,钟会算自作自受罪有应得,邓艾却得不到平反,在洛阳的儿子又全被杀,妻子与孙子被充军到西城,后来司马昭屡次不许大臣为他平反。论冤,邓艾最冤。
钟会诸葛诞诸葛恪三人自不必说,自作孽,不可活,咱们说一下魏延邓艾二人看看谁更冤一些吧。
先说魏延吧,功劳自不必说了,死因“造反”,就这一条站不住脚,试想哪有临时起意造反的,况且诸葛亮死后,军营之中职位本就数魏延最高,无论哪一方面来说,都应该是全权交给魏延负责。然而自诸葛亮以下,无一人愿意帮魏延的,虽说魏延性格使然,得罪人太多,诸葛亮在世时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杨仪在魏延死后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看出二人的矛盾以及他本人性格的促狭,即为丞相长史肯定有不少人愿意跟随,一正一反,人心向背立时可见,又费祎先是为杨仪去刺探魏延情况,又反过来骗了魏延,可知心机太重,重在哪里呢?杨仪将来好对付,而魏延肯定不好对付,这样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群起攻击魏延,冤死必然啊!
再说邓艾,简单点来说,他就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自谓承制专事,其实奉上无状,矜功失节,离君万里,手握重兵,已成功高不赏之势,反而承制拜假,自处众疑之地而不觉,还叫嚣着如何灭吴,如此大功卫瓘说杀就杀,家人在洛阳“悉诛,妻子孙远徙,这是上下一气啊。
所以,二人都是冤死的啊!不懂政治惹的祸!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称为“死的冤”,个人认为“因为某件事情而被错杀”可以认为是“死的冤”;然后,冤的程度可以从导致死亡的这件事,跟这个人的关系来比较。举个例子,原本做这件事情越是有益的,那么这个人就越冤。
基于上面的前提,下面一个一个来比较。
魏延与杨仪不和,双方都诬告对方要造反,结果大家都相信杨仪的话,于是魏延被当做叛徒杀死了。冤。
邓艾冒险偷渡阴平,成功灭蜀,大功一件。却被钟会诬陷,遭到司马昭的猜忌,然后被收押,最终回洛阳的路上被杀害。冤。
钟会在姜维的鼓动下,准备谋蜀自立,手下士兵却不想跟着造反,结果钟会在乱军之中身亡。不冤。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魏国的征东大将军,曾经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就起兵反对司马昭,兵败被杀。不冤。
首先,钟会就不应该拿出来讨论!此人就是一个野心家,一个冤枉邓艾谋反的乱臣贼子,他的死不仅一点也不冤,反而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其次,诸葛诞死的也不冤。诸葛诞四诸葛亮的族弟,是魏国的征东大将军,他与被诛的夏侯玄、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是起兵反对司马昭,既然已经发生了造反的事实,造反扑灭后被杀也没什么可冤的,成王败寇嘛!
诸葛恪是吴国后期的丞相,也是托孤的重臣。新城之败后不仅不认错,还变本加厉的一个独断专行,甚至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后来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想想看,皇帝要杀大臣,只能用欺骗的办法诱杀,可见当时诸葛恪已经对皇帝有了很大的威胁,既然如此,那他的死的也不算很冤了——谁叫自己不低调、不谨小慎微呢!
在题目的五个人中,真正死的冤枉的只有魏延和邓艾两人。魏延之死,并非刘禅的命令。另外,诸葛亮死后,在退兵的过程中,是魏延先攻击杨仪的,他的死固然冤,但没有邓艾冤枉。
邓艾可是灭了蜀国的大功臣,结果攻入蜀国后,很快就被钟会冤枉要造反,这完全是污蔑和陷害,然后被抓起来,后来钟会被杀,邓艾本可以回京向司马昭解释的,但卫灌怕他说出真相,结果押送的路上把邓艾杀害,可谓是死的真冤枉。
个人感觉最凄惨的就是邓艾了
邓艾本来出身寒门,而且还有口吃,努力也仅仅当个小吏。从青年一直干到中老年。
直到将近四十岁,他去洛阳上报情况。遇见太傅司马懿。这才得到重用。逐渐平步青云,得以一展抱负。
尤其是他阻挡姜维北伐,在战场上拼死拼活的,终于保住了魏国。
而后,邓艾与钟会出兵灭蜀。邓艾更是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冒着生命危险从阴平小路跳下去。这才偷袭得手,成功灭了蜀国。
而后,姜维投降钟会,挑唆钟会先害邓艾,后造反称霸。
就这样,邓艾被污蔑谋反,被囚禁发配回洛阳。
后来钟会造反失败,钟会与姜维都被害死。邓艾的冤屈也洗净了。
但是呢,帮助钟会污蔑邓艾造反的卫懽,害怕邓艾报复,就先下手为强,把邓艾一家全部杀死了。
总的来说,邓艾感念司马家的提拔,冒死成功,却还要被污蔑有反心,真是冤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