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和上官昭容,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个女官,她担任的是什么职务
中国的古代是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想要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是很难的,不过在皇宫里,服侍办事的大多是太监,有很多不便,所以为了皇帝的嫔妃方便办事,在皇宫里就有了女官这个负责后宫的职位。
上官婉儿自从成了武则天身边的红人了,就一路高升,后面还成为唐中宗的二品昭容,当了嫔妃。
这样她的地位那是更高了,权力也更大了,逼得太子造反,还公然在宫里挑事。
后来的上官婉儿那是更加猖狂了,不仅害了太子,还效仿武则天祸乱宫廷,不过最后被李隆基识破,得了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儿,她为何惨遭“墨刑”之苦
巾帼宰相,簿命红颜
上官婉儿一生也颇具传奇,年幼时秉承爷爷上官仪的教诲,潜心诗词歌赋文章,后因上官仪政治投资失败,举家男丁被屠,女眷被充为官奴。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刚好的知识改变命运。气质华贵,容貌姣好的她被武则天看中;靠着满腹经论,聪慧过人的才华而逐步进入权力中央,成为了武帝的左膀右臂甚至成了闺蜜。
然而,权利的角逐自古以来就是个最危险的游戏。因其在武则天身边的特殊地位,就出现了太多想走捷径的权贵;武氏族人,李显等等,先后成为她的入幕之宾,甚至连武帝的男宠也有染指并传出绯闻。
至此,闺蜜情缘已尽。然武帝并非寡恩之人,赐其“墨刑”令其反躬自省。
据说经过修饰后的“墨刑”成了一种时尚,很多宗室以及权贵家的女眷争相效仿,此风一遗至今,久盛不衰。
这个问题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上官婉儿是不是官居宰相,另一个是上官婉儿为什么被施墨刑。唐朝实行群相制,意思是同时有很多位宰相,三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这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其它官员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衔的,也可以行使宰相之权,也属于宰相,所以唐朝的官,有些只有三品,也能宰相参政。
上官婉儿墓位于咸阳机场附近。
而上官婉儿,我们知道,她一生担任最大的官,也是做的时间最久的官是内舍人,这个官本来叫中书舍人,当年因为太子叫李忠,为了避同音“忠”讳,改叫内舍人,正五品,专门替皇帝起草诏令的,属于亲信、所臣,并能够参与到一些朝廷机密。但是内舍人隶属于中书省,虽然位置关键,级别上仅为正五品的中层干部,上面还有中书侍郎、中书令,而中书令才是正儿八经的宰相,所以上官婉儿终其一生,未达到宰相之职,可能在权力上稍触碰到了宰相的边缘罢了。
图为上官婉儿墓志。
再一个,上官婉儿被施墨刑,这是古代由来已久的刑罚,也称为“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或图案,是一种精神羞辱的刑罚,脸上刺着东西,走到哪都能被看到,失去尊严,又不会破坏人体四肢和筋骨,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各朝统治者很常用,一般有偷盗、逃跑、打架都可能施以此刑,《汉书·刑法志》规定“墨罪五百”,意思是犯了500种罪都会施以墨刑,可见用途之广。
上官婉儿因偷情,被施黥刑,她用胭脂涂在额头伤疤掩盖,这就是流行于后世的梅花妆,也叫红梅妆。
于是上官婉儿作为女流之辈,也因为犯事被武则天处以了墨刑。武则天当了皇帝,私生活也不能闲着,养了很多英俊俏美的面首,其中有个叫张昌宗的深受武则天喜爱,上官婉儿也是青春女性,又无婚配,也有肉体的需要,整天在武则天身边看到俏美的男子怦然心动,于是跟这个叫张昌宗的面首搞在一起,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报告了武则天, 对于武则天来讲,虽是玩物,但自己的东西岂受他人染指,为了惩罚上官婉儿,就令人在其额头施墨刑,此事记载于新旧唐书。
墨刑的官方称呼叫黥,就是以刀刻凿人面人体之后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成为犯法的标志,耻辱的象征。
武则天本身是女人,很清楚对貌美如花的上官婉儿来说,这样的刑罚伤害很大,那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据说这是因为有一次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和上官婉儿私下调笑戏谑,被武则天发现,怒曰:
后来死罪得免活罪难饶,被处以墨刑。
还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上官婉儿拒绝了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的调戏,引起薛怀义疯狂报复烧毁明堂,武则天迁怒于上官婉儿,处以墨刑;另一个是上官婉儿偷窥上朝奏事的凤阁舍人李迥秀被武则天发现,导致武则天怒发动了刀。

三个版本说法中上官婉儿的志节作风完全不同,宫闱秘事,实情到底怎样别人搞不清楚,因而《新唐书》中关于这一事件的记载只是:
实际上等于没有提到具体理由。

从武则天的角度,违抗旨意必须处罚,但是上官婉儿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助理,武则天毕竟不舍得杀,因此只给予墨刑的处罚——后来上官婉儿为了掩盖住这个痕迹,自己在上面画了一个梅花妆反而变得妩媚了,间接反映出这个墨刑的痕迹并不是很大,从武则天的角度也算是一种手下留情了。
正史上官婉儿结局
上官婉儿由于跟太平公主李令月私交甚密,和自身的政治野心,最终被杀。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
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结局: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上官婉儿
答: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出生于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唐朝大臣上官庭芝之女,唐朝女官、诗人、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