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荀彧 真三荀彧技能
曹操首席谋士,人称“王佐之才”的荀彧真的是自杀吗
王指的是君主或帝王,佐是辅佐的意思; 王佐实际是“佐王”,“王佐之才”是指某人具有辅佐君主非凡治国能力。对于曹操而言,荀彧就是这样一个人。荀彧少有才名,29岁投奔曹操时,曹操将他比做汉时张良。荀彧不只自己计谋深远,而且给曹操举荐了许多人才,奇才郭嘉就是他给举荐的,钟繇、荀攸、陈群、杜袭等也是他举荐的。荀彧先后担任侍中、尚书令之职,可以说位高权重。为了帮曹操统一天下,他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如同刘备得到诸葛亮一样,曹操得到荀彧也是如鱼得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后来的成就。曹操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主意是荀彧出的,曹操官渡之战对阵袁绍时,曹操信心不足,犹豫不决,荀彧提出了四胜四败之说鼓励曹操,最后官渡之战大胜。曹、荀二人关系虽然很铁,但最后还是出现了裂痕,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荀彧的志向,是协助曹操匡扶汉室,他忠于曹操,实际是忠于汉室的一种表示。曹操升魏公,野心膨胀,这是荀彧不想见到的。但这与曹操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所以最后造成了荀彧忧虑而死的悲剧。有传说荀彧是曹操害死的,信史无证,从曹操在荀彧死后的哭泣追封看,他是非常可惜荀彧死亡的,不可能害死荀彧。但二人确实政治上发生了分歧,故最大的可能,是荀彧忧虑而死。

荀彧死后许褚什么态度
《三国演义》中,荀彧死后,许褚表现得非常惶恐,他磕了三个头,并且努力记住了灵位上的文字。
荀彧被杀后,许褚之所以没有求情是因为他是一个对曹操唯命是从的人物,没有什么自己的思想。
曹操送一个空果盒给荀彧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真的要荀彧自杀吗
荀令君作为士族代表,忠于汉室还是当初士族的想法,所以他可以接受曹操称霸但无法接受曹操篡汉为王,所以这一点是他和曹操之间最大的隔阂,荀彧和曹操共事多年,两人对彼此了解都颇深,所以曹操送给他空食盒时,他也会知道这是曹操在告诉他终无汉食可禄。所以他才会最后自裁体现自己一生忠于汉室。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首先你问的这个场景是在《三国演义》里面,而正史《三国志》里并没有出现以上记载。
陈寿所著《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原文】荀彧字文若,颍川颖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郎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之才”……
看看人家可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后,两汉盛行察举制,上升通道基本被士族门阀垄断,像袁绍不是一直把四世三公挂在嘴边,其实杨修家也是四世三公。这就说明有些士族为什么那么留恋汉朝,并不是他们有多忠义,只是不能触碰他们的利益。而荀彧是颍川士族的一哥,曹操那里的谋士有很多是他举荐的,曹操是代表新兴寒族势力,这样就和士族有了冲突。荀彧也只是代表整个士族利益在和曹操讨价还价。最后没有谈拢,不过并非题主所说被曹操所逼死。
原著是这样记录的:“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这就很清楚的表明曹操并没有过分为难荀彧,因为当时天下纷争,荀彧背后代表的是整个颍川士族,曹操不能也不敢逼死荀彧。所以送空盒子也只是罗贯中老先生为了恶心曹操杜撰出来的。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教,谢谢!
谢谢邀请@悟空问答
盒中无果,请君自采(裁)。
荀文若这个人嘛,浮人觉得非常矛盾,可以说曹操能建立如此丰功伟业,有荀彧一半功劳。荀彧虽为汉臣却有助曹篡汉之嫌,和后来的魏臣司马孚别无二致。可以说,荀彧是一个忠于汉朝的士大夫,在帮助曹操建立丰功伟业之时,又与汉朝有着藕断丝连般难以割舍的情感。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虽然在朝堂之上公然忤逆曹操,曹操是不是有赐死荀彧意思,我们来看看吧。

抑郁而死之说
荀彧在朝堂之上,在面对为曹操大开封王之门的以董昭为首的文武百官。荀彧当机立断予以驳斥:
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在朝堂之上,或许曹操都没有料到荀彧居然如此忤逆。曹操在听到这样的话之后,勃然变色。而后董昭更是无礼直接针锋相对荀彧:“岂可以一人而阻众望。”但是荀彧已经失望到极点,当场退朝,意思就是告诉曹操,你要进位为王,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就不同流合污。这种行为,使曹操深恨之。终于,在建安十七年东,曹操率军南战孙权,乘机把荀彧调去劳军,把荀彧调离权利中心。而荀彧也及其不配合,托病在寿春休养,并没有随军南下,不久忧虑而死。年五十岁。这是历史上关于荀彧的一种死法,死因蹊跷。
居中持重之臣,是称王路上巨大绊脚石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可以说,曹操征战在外,荀彧则是留守后方,为曹操输送源源不断的粮草器械。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所以在曹操大本营,荀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被名士称王佐之才。可以说作为一个居中持重的重臣,荀彧的话还是有些分量的。荀彧在阻挡曹操称王后,被曹操送来一空果盒,荀彧会意后,服毒自杀。而荀彧死后的第二年,曹操进位为魏公。所以荀彧不死,曹操进位颇有些困难。
结语
曹操送盒之意,意在让荀彧自裁,这是有历史依据。衮衮诸公,碌碌汉臣,唯荀文若一骨节矣。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
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
荀彧是曹操手下非常重要的谋臣,在曹操攻略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其参与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的制定,奉迎天子,同时又为曹操举荐了陈群,荀攸,郭嘉等非常优秀的人才。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史学家陈寿以一句非常简单的“以忧薨,时年五十”概括了荀彧的死。但是在东晋史学家孙盛的《魏氏春秋》中,却是这样记载的“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两本书中所记载的荀彧的死因不一样,如果荀彧真的是服毒自杀,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荀彧为什么自杀?
荀彧所在的时代是一个兵荒马乱,诸侯割据的混乱时代,曹操在混乱中揭竿而起,顺利的稳定了局势,并且在往后的多年时光中,荀彧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和曹操家族联姻。自己的兄弟子侄都在曹操的帐下做事。
但是在荀彧的心目中,匡扶汉室才是他的终生梦想,曹操进爵魏公,加九锡,使得他觉得,自己为之努力一生的事业,居然换来了可能随之而来的改朝换代,汉室可能兴复不了了,因为自己一直忠心辅佐的人却称王进爵了。
拆白马门事件以后,荀令君更加的心灰意冷,忧郁成疾,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曹操送来的空食盒,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在君明明白白的给你送来了一个空食盒,荀彧猜想曹操的原话应该是这样的:我是主君,你是臣。你吃我的俸禄,替我分我的忧,现在我这禄不想给你吃了,你还活在这个世上干嘛呢?
于是,饮药而卒!
首先,荀彧跟着的初衷是什么?他的想法是效忠汉室。曹操手里有什么?汉室皇帝!所以当曹操称王了,一般效忠汉室的人就开始反对抗议了。荀彧只是其中一个,更明显的也是他的地位更高!曹操给他一个空饭盒的意思是什么?汉室的俸禄没有了。换句话,你要效忠于我还是一样的地位!曹操聪明,他不直说!所以用这个方法!因为曹操打心底也知道荀彧跟着他,但是荀彧心里只有汉室!而不是效忠他曹操!当曹操称王,荀彧也知道汉室不存在了。曹操再给他一个空饭盒,也是更加确定汉室不存了。只有他曹操!选择自杀,其一:自己努力这么多年,帮助曹操都是希望能够匡扶汉室。其二:只忠于汉室!所以他选择了自杀!曹操不是想逼死他。只是曹操知道荀彧是忠于汉室!也是换一种说法,能不能跟着他曹操!否则曹操的性格是直接杀了荀彧,而不是一个空饭盒。曹操也是真心喜欢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