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防御美国内战汉化破解版,火炮防御
请问在二战中,普通的防御工事,比如炮楼,一般都是靠什么口径型号的火炮摧毁的
防御工事分等级,一般来说临时的防御工事只能防子弹或者破片,比如最简单的散兵坑和临时战壕,沙袋这种连大口径机枪子弹都挡不住。
半永久工事就厉害点了,一般来说至少是土木结构的,内层为原木,外层为沙土,最外面覆盖植被隐蔽,这种工事一般来说可以防迫击炮直接命中和低当量炸药包爆破筒的外部攻击。但是大中口径火炮(75毫米以上的榴弹炮,加农炮)肯定挡不住。
永久工事比较厉害,一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的有装甲,还有像德国潜艇基地那种还有顶棚的柱状防空结构,更有甚者比如日本在硫磺岛的折钵山工事,战列舰列队哄了一个礼拜,都没问题。他是利用溶洞改造的。其他得比如马奇诺防线的永备工事,德国境内的巨型防空塔,苏联列日要塞的和塞瓦斯托波尔工事,这些工事真正被外部火力攻破的目前只有塞瓦斯托波尔,被卡尔臼炮直接命中击穿弹药库。
所以可以总结一下,一般步兵临时掩体,普通枪械就能压制,榴弹发射器,枪榴弹,燃烧瓶,手榴弹都可以有效攻击,如果使用大口径机枪,火箭筒就能轻松应对。
半永久工事可以用大口径火箭筒,坦克或者大口径火炮抵近直射摧毁,永备工事一般都是围困,或者直接步兵强攻,二战条件下常规武器一般不能直接摧毁这类工事。
至于日本炮楼,八路军别说坦克了,如果意大利炮那种75毫米步兵炮能够用,使用半穿甲弹也是没问题的,毕竟这种炮楼都是鬼子抓老百姓碓土搭建的,至多也就是砖石结构。
防御工事的种类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普通的堑壕或者散兵坑,用掷弹筒就能有效杀伤里面的人员,用轻型迫击炮也能有效破坏。如果是土木结构的碉堡,不带顶盖容易对付一些。如果是有顶盖的,用92步炮或者75毫米的山野炮也能有效对付。对付砖木结构的碉堡,大部分用75毫米的平射炮也能对付。如果是专门加厚过的砖木碉堡,就需要比较大口径的火炮了。如果使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碉堡,一般中小口径的火炮是不太啃得动的。需要更大口径的火炮,比如150毫米的榴弹炮。如果钢筋混泥土的厚度比较大,再专门经过加固,比如像淞沪会战时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150毫米的榴弹炮就对付不了了。像解放太原是碰到的很多大型碉堡,用大口径火炮也不足以彻底摧毁。最后是通过炮兵抵近射击,压制了守军的火力,然后靠工兵送上去好几百公斤的给解决掉的。如果是超大型的要塞,一般的大口径火炮都不太能撼动。当初在布列斯特要塞,德军使用斯图卡投掷的1800公斤的航弹给摧毁的;在赛瓦次托波尔是用的600毫米的卡尔臼炮。老毛子在对付用日军掏空山体建造的虎林要塞时,就更狠,直接靠火力优势将日军从表面阵地赶到要塞里面,然后灌上大量的燃油和炸药,最后放一把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炮楼这种东西,被一发105榴弹直接命中就会被摧毁。包括各种反坦克炮都一定的直瞄射击的任务,就是摧毁各种工事,一般口径小的火炮都是对着工事的射击孔来射击,基本上就是一炮摧毁。
炮楼其实并不结实,也就能欺负没有重武器的土八路,炮楼就是砖木结构,并不结实。象后来国军那里装备的巴祖卡都可以打碉堡的射孔,不过如果是坚固的永备工事,那么就要用大口径火炮了,像什么152/155,203,280这种级别的火炮了。而且最好是直瞄射击,直瞄射击比从隐蔽阵地射击摧毁概率要增加50.%,而弹药的消耗量减少了75%。对于非常坚固的堡垒,摧毁一个需要203或者280炮发射250-300发炮弹。
对于墙壁厚度在1.5米以上的土木工事或者1米以上厚度混凝土工事最好使用203炮,而如果是1米以下防护层的工事就用152炮就可以了。
在计算炮兵的兵力需要量时,可以借鉴一下这个标准,压制敌支撑点,每0.5公顷需要一门火炮;压制炮兵连,敌一个炮兵连需要9门火炮;压制敌迫击炮排需要6门炮;破坏单个目标,每个目标2-3门炮。直瞄射击的时候,平均每门炮对付1-2个目标,而重点目标也是2门炮消灭一个目标。

这个是苏军的一个弹药消耗标准,可以参考一下。
普通的,除中国外其他的都有多种方法,不规定只要条件允许,什么都行(空军投弹,坦克,火炮,火焰喷气机),而中国除去一丁点在范围内有重武器,其他的靠人。永久的比如岸防炮,比如要塞,这个简单,用人命堆出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仍然以步兵为主的战争模式下,可以给步兵部队造成巨大杀伤的炮兵仍然是双方部队进行攻坚战的主要兵种,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火炮支援都是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时甚至在坦克数量优势的情况下,因为火炮数量的劣势而输掉战役的情况。

图为二战德军在北欧海岸线地区修筑的混凝土要塞防线
那么在防御作战的时候,防守方大多数会建造壕沟碉堡等等防御工事,而一般的坦克和装甲车,是无法摧毁这些坚固的工事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炮兵部队来帮助进攻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图为二战德军在攻坚作战中常用的Le. FH 18榴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