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吟蜀国白门飞将攻略 卧龙吟吴国用到老武将
文字/江隐龙。请随意转发,请联系作者转载(@江隐龙)。
九、谣言杂货店的皇帝顾客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国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不是孙浩,而是关羽。谁是第一位皇帝?是魏文帝曹丕吗?他的称帝揭开了狭义上的三国时代——不。曹丕妻子的前父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是三国第一位称帝。建安两年后,割据淮南的袁术获得了传国玉玺。他认为自己回应了流传了一百年的预言代汉人,当涂高也,决定称帝,氏。
当袁术走上帝坛时,他控制的地区远远不能支撑他的野心。他如此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是当涂高的预言。袁术公路,路,路,所以袁术认为他注定要成为当代汉朝的天子。为什么当涂高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事实上,这三个字是一代著名君汉武帝刘彻的天鹅绝唱:幸运的是,当他来到河汾时,刘彻和他的大臣们在宴会上写了《秋风辞》。云:六、七、四十二代汉人,当涂高也。大臣们惊讶地问刘彻安得这个亡国之言。刘彻居然说了一句与曹丕的叹息非常相似的话:自古以来,我就不理一个姓,成长为世界之王。
从那以后,当涂高这个词成了很多权臣在鲁莽得势时想入非非的机会。在袁术之前,白帝公孙述因为不符合当涂高而被刘秀批评。袁术之后,西晋司空王军深陷其中。真正代汉的魏,应该是这个当涂高:像魏一样,两观都是;当道而高的‘魏’,魏当代汉。
令人哑然的是,几十年后,当司马昭掌权时,他仍然回应了这个当涂高:司马昭首先被称为高阳侯,然后成为晋公,高都和晋公。
万代BB袁术在士兵中也喜欢黄色。
十、当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时
事实上,这种谣言在当时是一门严肃的学科,被称为预言纬度学习。预言是仙女圣人的好坏,纬度是儒家经典的解释。面对预言纬度学习,三国君主几乎倒数倒数,甚至刘备也不例外。
相传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之气。刘岩带着自力更生的野心去了成都。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艰苦经营最终让刘备变胖了。刘备称帝时,有谋士引用引用了三本纬书来证明他的天统:洛书甄耀度 德昌九日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致命》中的天度帝备称帝,《洛书录运期》中的谁使主玄而来,简直就是为刘备称帝量身定做的——因为刘备的蜀国依然是汉佐,不是代汉。可见刘备集团是多么煞费苦心地维护这一地方政权的正统性。
相比之下,吴末帝孙皓冲动悲剧。首先,吴临平湖出土了刻有皇帝字样的石头,历阳山发现了一块喜庆文字的石头。然后阳羡山挖出了吉祥的兆头,于是孙浩忙着把元改为天册、天玺、天纪。当魏国的寿春流行吴天子当上的童谣时,孙皓终于坐不住了,于是他认领母亲的妻妾和后宫准备去洛阳登基。没错,第二年,孙皓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洛阳,但此时他的名字不再是吴帝,而是归命侯。
皇帝沉迷于预言纬度学习,占据预言纬度学习声音的名人自然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名人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权的正统地位,这也是蜀国特别优待名人的原因。刘备即位时,大臣中的第一位是徐静和刘巴,还有来敏之流。这些名人能力有限,大多来自北方。他们与当地的官僚家庭有很多矛盾。然而,为了保持他们的道德优势,皇帝不得不重用大量这样的花瓶。即使孙权不依赖汉统皇帝,即使他对张昭微辞,他仍然终身礼貌——然而,即使蜀国和吴国加起来,名人的数量也不能超过魏国。它的灭亡可能真的应该是邓艾劝说蜀国臣僚的那封信:自古以来,圣帝就爱上了汉魏,被命令为王者,不在乎中土。”
不得不说,知识分子掌握了话语权,连做坏事都要文学。
可怜的夜半虚前席,不问天问鬼神。
十一、文人的恶趣味
掌握话语权的知识分子显然不满足于用预言纬度学习来赞美君主——事实上,许多自命不凡的名人不仅不是官员,而且看不起其他官员的朋友,魏国大臣华欣是因为爱情权力和金钱,被他的朋友管宁鄙视,受到分开的欢迎。然而,英雄分离的社会背景给了这些相轻的文人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关于形而上学的辩论。这种氛围影响了政治,一群外交官和笑话家诞生了。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虽然是作者的虚构,但却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三帝并立时,蜀吴第二次结盟。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大人物,如伊籍、马良、邓芝、陈震、费祎等,经常出使吴国,与吴国的名人来来往往,各种刁钻的攻防。有一次伊籍拜访孙权,刚行礼,孙权问,你为什么被这样的委屈去侍奉一个无道主?伊籍站起来马上回答。你很有礼貌。你怎么能说一起受委屈?又一次,吴派使者张温赴蜀,张温刁难蜀人问天子何姓,秦宓立即接管天子姓刘,天也姓刘,给吴使反戈一击。当然,当吴占据巅峰时,诸葛恪嘲笑蜀这个词有狗就是独,没狗就是蜀,横目苟身,虫入腹,夸耀吴这个词无口为天,有口为吴,群临万邦,天子之都。
没有君主对名人的宽容,这些轶事是无法想象的。孙权年轻时心胸开阔,所以宫廷里有很多文人雅事。当他进入晚年时,这种自由快乐的气氛逐渐消失,但没有因言杀人。之前的弥恒惹恼了黄祖,导致了杀人的灾难。由此可见,文人的恶趣随时随地都玩不起。
这只是一个演讲,接受我们的膝盖!
十二、文人专属阴谋
如果说口舌之争是三国文人普遍的恶趣味,那么这一时期的文人也逐渐发展壮大了一种雅趣味,那就是书法。
在汉字书法史上,钟友发明楷书是一件划时代的事件。同时,纸张的改进也大大降低了写作成本,书法有可能飞进普通人的家中。楷书水平、垂直、方形,结合便宜的纸张,使文本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具有个人特征,个人笔迹开始被认识,进一步催生了书法艺术。三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个人笔迹也因其特点而引入了文人的阴谋。
楷书之父钟友还有一个叫钟会的儿子。钟会和邓艾全力灭蜀,被邓艾抢了头功,于是模仿邓艾的笔迹,给朝廷写了一个奏折,傲慢无礼,直接导致邓艾被囚禁后被杀。诸葛亮家北诸葛诞叛乱时,又是这个钟会,模仿吴国降把全辉父子的笔迹写给吴国接待者全毅,成功说服全毅归魏。魏国的刘放模仿了孙权的笔迹。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也命令人们模仿徐舒母亲的笔迹。可以说,这种在三国时期大放异彩的艺术已经成为战争中文人阶级的专属阴谋——后人所谓的知识就是力量旗帜,早在三国时期就被名人举起,但应该是这样一句话:出来混的人总是要还的。钟会写字,杀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然后也落在了异地;而他那德高望众的父亲,去世时魏明帝穿着素衣吊唁,可谓十分悲荣。
纵观中国历史,能赢得背后名字,躺在棺材里的知识分子不多,乱世少。钟友等文人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可能真的不会死。
真书之祖钟友。
结语
三国的故事永远不会褪色,《三国演义》或虚构或架空的桥段已经成为经典,而真实的历史可能更加危险——三国的美就在这里。《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没有错。然而,汉朝的晋朝和宋通通失去了中原,被赶到了长江南岸。此时,魏蜀之间的正统现实。理学家朱坚决主张蜀汉的正统性,很难说偏安王朝没有苦涩。当年,武圣关羽因为爱上了一个终究被曹操妻杀手抢走的年轻女子,过五关斩六将重投刘备,恐怕会让后人大吃一惊。然而,还是那句话:三国妙就在这里。毛父子修订的小说可以说是最受欢迎、最专业的王朝模特戏;通过文学迷雾追索的历史真相,为那些脸谱标本增添了无数疯狂男女八卦。直到今天,虚构与现实的平等宇宙还能滋养成千上万的后代,但你真的不能说好人有好报,好事留好名。
但是三国啊,你妙就在这里。
以一首古风结尾:
拟古·三国 文/江隐龙
芒砀酒勇敢勇敢,高祖举剑白蛇断。紫落400多年,胡马兵戈洛阳乱。
飞将长戟自西来,太师巨阙握天宪。金阙崩天死,贼子带皇进长安。
庙里瓦砾故臣情,酒宴流泪。刀上七星终不举,曹操单骑聚义兵。
十八路,
帝都外军徘徊,奸雄帐下无义臣。四方将如蚁聚,英雄只留曹与孙。
玄德自领关张去,谁知英雄是白身。乱世波澜就此起,九州今做十一分。
天子移驾临许都,丞相正荣北方服。十万人焚官渡,寿春铁骑逐袁术。
柳城计谋亡张绣,白门激战吕布。乌桓愁云白狼山,益州胆寒江南孤。
中原虎豹饮江汉,枭雄旗挡长空。刘备照顾草庐,荆襄明月照卧龙。
江东群儒多丧志,公瑾孤胆震吴宫。天下初显三分势,一时瑜亮一场风。
汉中横行锦马超,季玉引虎拒豹。仁义终为韬光策,谋臣奇略猛将刀。
大业难晚成,凤死东坡武圣早逝。夷陵烈火崩先主,白帝诡探风小小。
汉相由曹变诸葛,司马只手支撑魏国。仲谋三军规夷州,孔明七战平孟获。
祁山空劳两川民,南鲁徒起二宫祸。三朝的国家属于弱者,忠臣摧毁了许多权臣。
伯约高才难兴蜀,元凯小计平孙皓。三国起于孟德志,三国和时不姓曹。
若没有荆州乱孙刘,晋王司马昭怎么样?长叹环宇分合事,天道始终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