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风向标

新闻

栏目

深宫低叹任此生攻略 深宫落殇

2023-05-30 22:15:22

一二三四五六七,如果写诗,会是怎样的场景?

聪明的诗人把数字放进诗里,有的让情感更深,有的让描述更细致,有的让节奏更和谐……

隐娘今天推荐30首经典有趣的数字诗,一起体验数字与文字的奇妙结合。



《懊侬歌》


江陵至扬州,3300里。

已行一千三,全部二千在。

这首诗巧妙地利用数字构成了减法算术。最后三句330减去了130和2000。这是路人计算行程的心理。这很好地表现了一个外出的男人回来祈祷早点见到女朋友的心情。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也见杜鹃花。

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记三巴。

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哭了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忧心忡忡也断成了一寸寸。三春三月记三巴将杜鹃花盛开、子规悲哭与诗人断肠的痛苦融为一体。最后两句把一三字串联起来,让人感到乡愁袭来时的悲伤和痛苦。



《宫词二首·其二》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何满子一声,双泪落君前。

用3000英里表示距离,用20年表示时间,用一声写歌唱,用双泪写泪,每一句话都用数字。浓缩了一个宫人远离家乡、幽闭深宫的整个经历,让人泪流满面。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是一位著名的苦吟诗人,绞尽脑汁用一个字。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数字形象写出了贾岛苦吟的情况:我想了三年才写出这两首诗,忍不住两行泪流满面。


《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天不见,如三月喜。

彼采萧兮,一天不见,如三秋兮。

一天不见,比如三岁。

男人男人错过了他的情人,一天不见了,比如每三个秋天(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一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用这种违反常识的写作方法,只是为了非常想念它,深。


《山村咏怀》

宋·邵雍


烟村四五家一去二三里。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最经典、最有趣的数字诗。诗人根据自然数字,将1到10个汉字编织成小路、烟雾、村庄、亭台楼阁和鲜花。随着诗歌和画面的自然排列,只用了几笔就形成了一幅自然、简单、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融入了山村的意境。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回到晚饭后的黄昏,卧月明不脱雨衣。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广阔的田野和乡村夜晚的寂静,突出广阔的草原。


《渔父》

南唐·李煜

春风一叶舟,一纶茧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自由。

这个词短而不漂亮,工作而不奢侈,四个一字连用而不避免重复,是诗人故意做的,不仅没有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闲不断的感觉。一与万顷相映成趣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恐滩》

宋·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吓哭孤臣。

长风送客加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便和官充水手,此生不止略知津。

在远离京都7000英里的危险恐惧海滩上,诗人就像一艘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诗人与700英里外、18海滩、二毛和一片叶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诗人晚年被贬的荒凉和孤独。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没。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首歌采用了作者常用的重词叠字手法,充分利用了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数字人曲,给人一种回复和吟唱的感觉。



《咏竹》

清·郑燮

一两三竹倩,四五六片绿叶。

自然疏疏淡,何必重叠?


一两根竹子,四五片绿叶,自然光很好,为什么要重叠呢?诗人巧妙地用数字来描述竹子清淡的形象和高贵的品质。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雨一帽一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首歌唱一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纵观整首诗,九个一巧妙地嵌入其中,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还不错,细细品味,这些一用得非常贴切有趣。


《京中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万木生芽是今天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爆冰。


这首诗的开头是一二三四五七 ,读起来有点开玩笑,但仔细想想,说明他一天天数,一天天计算。写他驻扎在异地真的很痛苦;给人一种像年一样生活的感觉。


《山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喝山花,一杯又一杯。

我喝醉了,去了,明朝有意抱琴。


诗中连续三次重复一杯,用词重复,不仅写得很多酒,还写得很开心。痛饮狂歌的场景似乎出现在读者面前。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 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生动地展现了风对自然物体在风作用下的变化。


《别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的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过河边。

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如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后相思梦,长在荆门营树烟。


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几个字,把诗人的抑郁、怨恨和悲伤倾泻而出。这两句话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无奈的悲一个字都有血泪,每一个字都有悲伤。



《绝句》

唐·杜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户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对偶整齐,万里船对千秋雪,一言空间广,一言时间长。整首诗与精工作斗争,四首诗似乎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鸣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的悬殊对比,尽量形容船行之快,简洁有力,平缓有力,音调抑扬,富有诗意。


《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横戈马上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用时间来表达日子的长度,以示其不断的战斗和意志。这句话以口语入诗,平易自然。


《感弄猴人赐朱福》

唐·罗隐


十二三年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如何买胡孙弄,一笑君王便绯。

十二三年试期,说他十几年来一直应进士举,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但一次也没考过,一个官职也没考过。



《少年游》

宋·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靠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别,回忆王孙。


栏干十二,一个凭遍,说明词中人物俯瞰时间长,心情焦急。 二月三月应该是第一句春字,从草长的时间里渲染出来,极言春草滋生。这首诗通过数字极言思念深刻,草丛茂盛。


《梅花》

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散为谁开。

只有春风最珍惜,一年一度归来。


春风珍惜梅花。每年春天,春风如约到来,准时回来,指着梅花。诗人甚至用三个一字情地写下了春风对梅花的怜悯。



《水龙吟·二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也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近路,思考却无情有思。

萦绕柔肠,嗜睡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被、莺呼唤。

不恨这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小来雨过,遗迹在哪里?一池萍碎。

春三分,二分尘,一分流水。

仔细看,不是杨花,而是离人泪。

春三分,二分尘,一分流水,是一种奇妙而夸张的想象手法。在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惜。

《画堂春》

清·纳兰性德

一代又一代,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喝牛津,相对忘贫。


这个词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代一代,争教两个销魂,脱口而出,就像一个没有化妆点的女人,素面朝天,但因为有天姿的底蕴,她能忍受人们的品味。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夜深千帐灯沿着榆关而行。

风一更,雪一更,

喧闹的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程这个词的重复使用凸显了道路的漫长修远。一更这个词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的狂风、铺天盖地的暴雪、交替扑帐篷的情况。

山一程,水一程和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也暗示了诗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说丰年,听蛙声。


七八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过去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突然出现。

七八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稀疏的星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诗人用数字七八和二三把星星和雨写得很生动。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种情绪可以待成回忆,但当时已经失去了知觉。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琴有三弦五弦;郑有13弦;但是瑟有50弦。诗人用这么多弦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是多么的悲哀。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春天才七天,离家两年。

人归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是一首思乡诗。与只有七天和已经两年了相比,短短的七天是难以忍受的。离家两年怎么熬过去?这两首平淡朴素的诗,展现了诗人如年生活的心情。



《赠内》

唐·李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然是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天天喝醉。360日通过数字写李白喝醉,形象地写下李白石臼和妻子被忽视的情况。

《咏雪》

清·郑燮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无数片,飞进梅花都消失了。

从10到1000到10000到无数,但没有负担的嫌疑。读书让人觉得自己置身于广阔的天地和大雪中。然而,当他们看到一个寒梅骄傲地站在雪地里,斗寒吐妍时,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雪花和梅花。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数字诗,留言区告诉隐娘!


插图作者:徐乐乐。徐乐乐,女,1955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1973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中国绘画,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到江苏省农村体验生活素描。1978年进入江苏国家画院,擅长工笔人物,画家承认陈老莲。现为江苏国家画院一级艺术家

相关文章

图文推荐

猜你喜欢

  • 攻略

  • 深宫低叹任

  • 深宫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