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高清卫星地图,2022卫星最新高清地图
中国量子卫星现身2022年诺奖现场,获奖者却不是中国人,为什么
没有书面的数据支持量子卫星在中国的应用。不是不行,而是太先进,中国进行了数据限制,根本不公开,让西方那些国家干瞪眼,想借鉴都没门。
既然没有现行的数据支撑,而且又是实际应用,外国人根本不了解这其中取得的成绩和先进性,所以得得不到奖也正常。
不是获得诺贝尔奖就是高精尖,在高科技领域,西方一直看不起中国,但是这二十几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不要去太在乎那个已经被政治绑架的奖项。我们走自己的路,开创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高新技术,不用获奖也能创佳绩!!!
感谢邀答。
量子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教授把导师塞林格的实验搬到天上去,在国内发送了“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首次实现了上千公理的量子通信实验,创造了量子通信距离的最高记录,实现了第一个洲际量子通信实验。
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研究量子理论的塞林格及其他两位科学家,意味着潘建伟本人痛失诺贝尔奖。根据诺奖的规则,相关方向的研究不会重复发奖。
1997年,塞林格和同事们首次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性实验验证,潘建伟也是这一实验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可以说塞林格是量子理论的奠基者,诺奖注重的是理论的原创性,偏爱从0到1这个过程,而不是从1到100,因此塞林格的获奖是情理之中。
潘建伟院士的工作更多的是倾向于应用,是将量子通信距离创造最高记录的那个人。中国在远距离量子通信领域已经领先于世界,不断创造距离的最高记录,潘建伟院士的团队功不可没。
塞林格教授是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曾多次访问中国,到国内院校做报告。他在报告中多次对中国在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领先表示赞赏,随着这次诺奖,量子信息科学肯定会继续火下去了。
为什么?这点都没感觉?诺贝尔奖是由谁设立的,更重要的是又由什么人掌控的?意识形态的权重占多少?埋头研究几十年,攻克水稻杂交种植世界性难题,解决了几亿人粮食需求问题,被誉为世界水稻杂交之父的袁隆平;中国科学家完成人类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拯救了几千万人类生命的创造性科研项目;还有去年中国科学家完成的世界首例氮-氧合成蛋白质科研项目,这些对人类进步都有重大贡献的科研成果,都与那个奖无缘。种种迹象表明的东西不是很清楚吗?奇怪的是,对新中国取得伟大成就、中国科学家取得开创性成果莫言一句,反而可得奖!可见诺贝尔的科学精神已被“诺贝尔文学”好得乱七八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