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大宰相破解版,一品大宰相游戏红颜版
当朝一品为宰相诗词
《不知足歌》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衣。
绫罗绸缎买几件,回头看看房屋低。
高楼大厦盖几座,身边又少美貌妻。
美貌娇妻金屋藏,恨无田地少根基。
置得良田千万顷,出入无轿少马骑。
狄仁杰贵为宰相,为什么不是一品官
先来看一下唐朝官员品级
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我们在这看一下三品以上(含三品)。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
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府尹、大都督、大都护。
正三品:侍中、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从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再来看下唐朝的宰相制度
唐朝的宰相制度,叫做“政事堂”制度,是一种群相制度。通常成员包括中书、门下二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及不定数量的被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员。终唐一朝,门下省、中书省被数次改名,同中书门下三品也相应被数次改名(如唐玄宗年间,中书省、门下省分别短期改称紫微省、黄门省,实质宰相就被称作同紫微黄门三品)。
对比可见,实质宰相一职并不是一品官职。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而684年——705年期间,“凤阁”就是三省之一的“中书省”。所以狄仁杰任宰相一职,是三品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因为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终唐一朝 ,都没设置宰相这个称呼,都是用平章事来行驶的宰相实权。三省的最高长官都算是宰相,在唐朝是三品官。按照唐制:亲王一品 ,郡王二品, 尚书令(算宰相的头)二品 ,国公三品 ,中书省的头三品 ,门下省的头三品(都算是宰相), 因为唐太宗做过尚书令,所以以后就再没人做这个官了,唐的所谓宰相最高就三品,所以狄仁杰官至三品在唐朝来说已经是位及人臣了。 附狄仁杰简介: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